风雪夜归人
风雪夜:天气有变化,傍晚是天寒,但是夜里已经下起了雪,而且还有北风呼啸。
归人:就说明回来的是主人。
这里就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诗人是怎么知道来的就是主人
诗人已经睡下了,他听到有人来了,又是怎么判定来的就是主人
诗人从听到狗叫声,到判定回来的是主人,中间应该有个过程。
我们可以肯定,这户人家至少有两个人:半夜回来的应该是男主人,家里应该还有一个人,对不对
不然,诗人去别人家借宿,别人都不在家,直接跑别人床上去睡,这不合常理。
回到刚才的问题,诗人是怎么判定半夜来的是主人呢
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家里的另一个主人起来了,和半夜来的这个人还说了几句话,诗人这才得知,原来是另外一个主人回来了。
如果仅通过狗叫声,很难判断来的是主人,也有可能是另外一个借宿的人。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写主人在风雪夜回家呢
我们就要再次代入到诗人描写的环境中,看看诗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情。
我在一户人家里借宿,正睡着,突然听到了狗叫声,应该是来了什么人,果然这个人进了门,屋里之前的主人起来跟他说话:
“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啊”
“被大雪耽搁了。”
“有没有冻着”
……
哦,原来他们是一家人。
那继续睡吧,明天还要赶路。
才想起现在下雪了,明天山路肯定更难走,明天能走出这片山吗
明晚还能不能找到地方住啊
我要是也有一个固定的家该多好,每晚也能回去,也有家人晚上在等我、问候我。
我的家又在哪里呢
以上,就是我代入到诗人描写的环境中进行的思考。
这是很符合人的常情的。
所以现在我们就知道,诗人心中产生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感情,就来源于这温馨的一幕,一户贫苦人家不奢求富贵,只求家人在一起温馨地过日子。
风雪夜归人的含义是什么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
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
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
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风雪夜归人的含义是什么
风雪夜归人的含义是:主人为谋求生活,在外劳碌奔波,下着雪的深夜才回家。
该句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 刘长卿
原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
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创作背景:
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
上半首似言自己被害得走投无路,希望获得一席净土,可是,在冷酷的现实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下半首似言绝望中遇上救星苗丕,给自己带来了一点可以喘息的光明,当然也包含无限的感激之情。以此看来,这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风雪夜归图,而且反映了诗人政治生涯的酸辣。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
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