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达尔效应高一学的。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由于溶胶粒子大小一般不超过100 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 nm~700 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溶胶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
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
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
所以说,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因此是高中物理。
丁达尔效应什么时候学的
高一学的。
丁达尔效应(Tyndalleffect)也叫丁达尔现象/丁铎尔现象/丁泽尔效应等等,主要指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JohnTyndall1820~1893年),1869年首先发现和研究了胶体中的上述现象。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和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丁达尔效应什么时候学的
丁达尔效应是高中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学的。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纳米到100纳米的分散系叫胶体。
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一册第一章里面在讲物质的组成时,其中混合物里就讲了胶体。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性,可以用于分散系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