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 吾 缨的读音: zhuó wú yīng
“濯”,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zhuó,最早见于金文中。“濯”的基本含义为洗,如濯足引申含义为山无草木,光秃秃的,如“濯濯童山”。
在古文中,“濯”字古通“擢”,表示拔引。
基本信息
组词
濯磨   濯足
释义
洗形容山无草木,光秃秃的祓除罪恶。
字源演变
“濯”,初见于金文中,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濯”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濯吾缨读音
濯 吾 缨 [zhuó  wú  yīng]
意思是洗濯冠缨。
语本《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南朝 宋 殷景仁 《文殊师利赞》:“体絶尘俗,故濯缨者高其跡。” 唐 白居易 《题喷玉泉》诗:“何时此巖下,来作濯缨翁。” 前蜀 韦庄 《题颍源庙》诗:“临川试问 尧 秊事,犹被封人劝濯缨。”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诗》之五:“尘容愧濯缨,咏归闻扣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