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士可杀,不可辱。

详细解释:

拼音:

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

解释:

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指不可触犯尊严。

扩展资料:

出处:

语出《礼记 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语法:

士可杀不可辱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示例:

鏊谓谨曰:‘士可杀不可辱。今辱且杀之,吾尚何颜居此。’《明史 王鏊传》

近义词:

宁死不屈

不可触犯尊严的成语

宁死不屈,汉语成语,拼音nìng sǐ bù qū,意思是宁愿死也不屈服。出自明·赵弼《宋进士袁镛忠义传》

成语出处

明·赵弼《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态度

示例

1、 中华民族有着宁死不屈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光荣传统。

2、 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刘胡兰宁死不屈,大义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