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讫”字头,请参考“訖”字。)
《唐韵》居迄切《集韵》《韵会》居乙切,音䰴。《说文》止也。《徐曰》言所止也。《玉篇》毕也。《增韵》终也,了也。
《字汇》尽也。《书·吕》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疏》讫是尽也,故传以讫为绝。《谷梁传·僖九年》毋讫籴。《注》讫,止也。谓贮粟。
又竟也。《前汉·王莽传》刘歆讫不吿。《师古注》讫,竟也。
又《史记·司马贞·三皇纪》《春秋纬》称,自开辟至获麟,分为十纪,十曰流讫纪。
又《集韵》许讫切,音肸。与迄同。《尔雅·释诂》至也。《尚书·孔序》自唐虞以下讫于周。《前汉·成帝诏》讫今不攺。《说文》本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讫”字头,请参考“訖”字:)
止也。从言气声。居迄切。
说文解字注
止也。见释诂。榖梁传母讫籴。范曰。讫、止也。按孟子谓之遏籴。从言。气声。居迄切。十五部。
讫的古文意思
◎ 讫
讫 qì
〈动〉
(1) (形声。从言,乞声。从“言”,表示本与言语有关。本义:绝止完毕)
(2) 同本义 [completesettledbe over]
讫,止也。——《说文》
毋讫籴。——《谷梁传·僖公九年》
天既讫我殷命。——《书·西伯戡黎》。传:“天既毕讫殷之王命。”
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书·吕刑》。传:“非绝于威,惟绝于富。”
讫不肯拜使者。——《汉书·西域传上》
言讫。——唐· 李朝威《柳毅传》
用讫。——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言讫不见。——清· 魏禧《大铁椎传》
讫籴(终止籴粮)讫毕(完毕)讫竟(终止了结)讫成(完成)讫工(讫功。竣工)讫情尽意(尽量满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讫尽(一点不剩,穷尽)
(3) 通“迄”。到,至 [tillup toup until]
声教讫于四海。——《书·禹贡》
讫今(至今)讫至(到,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