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拆两个字禾、吉。
部首:禾
结构: 左右
笔画:11
秸
“秸”,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jiē,初见于传抄古文,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秸”的基本含义为农作物收割以后的茎,如麦秸、豆秸。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秸
笔画数  11笔
繁体  稭
仓颉码  hdgr
四角号码  24961
字源演变
“秸”,初见于传抄古文,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秸”的字源演变图如下:
秸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拼音
jiē
名词
谷物脱粒后的茎杆
stalks left after threshing
秸子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广韵】古黠切【集韵】【韵会】【正韵】讫黠切,音戛。禾稾。本作秸。【书·禹贡】三百里纳秸服。【孔传】秸,稾也。【蔡注】刈禾半稾曰秷。半稾去皮曰秸。
又或作鞂。【礼·礼器】稾鞂之设。【注】治穗去实曰鞂。亦通作戛。【前汉·地理志】三百里戛服。【注】师古曰:稾也。
又【集韵】激质切,音吉。秸鞠,鸣鸠也。
说文解字
禾稾去其皮,祭天以爲席。从禾皆聲。古黠切。
说文解字注
(稭)禾稾去其皮。祭天㠯爲席也。禮器曰。莞簟之安而稾鞂之設。鄭注。穗去實曰鞂。引禹貢三百里納鞂服。禹貢釋文。
秸本或作稭。然則稭秸鞂三形同。又或作䕸。亦同。謂禾莖旣刈之。上去其穗。外去其皮。存其淨莖。是曰稭。鄭云穗去實。
猶云穎去穗也。穎謂莖之近穗者。鄭注禹貢云。銍謂刈穗去稾也。稭又去其穎也。是謂下爲稾。近穗爲穎。故三百里納秸者、不惟去稾。又去穎而納穗。其注禮器云。穗去實者。
正謂去穗用近穗之穎。與許云稾去皮者少異。許云稾者、兼穎而言。言稾得兼穎。言穎不兼稾也。从禾。皆聲。古黠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