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主洪流向东北,至张秋镇冲断京杭运河,侵占大清河(济水故道),向东流到利津进入大海。由于黄河改道,截断了南北运河,后来又因为海运兴起,津浦铁路建成,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运河漕运被迫停止。
黄河以南至济宁的老运河(即元代的济州河、明代改建会通河时局部有改线),连通北五湖和南四湖,运河北端经东平湖清河门可通航进入黄河。1958年以后,由于黄沙淤积,河槽升高,致使干旱季节部分河道断航。
1958年,修建了东平湖水库,将张坝口以北的老运河截入东平湖库区,梁山至济宁段老运河完全断航。当年交通部报经国务院批准,整治京杭运河,恢复运河航运,并于1960年开挖黄河以南至南四湖的京杭运河,这段运河被称为梁济运河,六十年代进行了两次局部疏浚。
治理后的梁济运河,在东平湖一旦滞黄,未能退入黄河的底水,可由司垓闸经梁济运河下泄水1000立方米/秒。此外还满足了引黄补南四湖的输水要求。梁济运河除用于航运外,还兼有防洪除涝、灌溉、改碱的作用,并且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的干线。
京杭大运河停运原因
京杭大运河停运的原因:我国各朝代利用京杭大运河运输大宗货物而且成本相对较低,大运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运河停运的原因:
一是到了近代由于我国山东以北的运河河段断流,所以这段运河也就基本停用了,但是杭州以北到江苏段的运河还发挥着航运作用。
二是由于近代海运崛起,相比河运成本更低。
京杭大运河停运原因
1、由于环境变迁、水利废弛,京杭大运河水流萎缩、泥沙淤塞,航道条件恶化。现今,大运河北段基本已失去航运价值,只有山东济宁以南河段尚能进行内河航运。
2、由于近现代以来南北向铁路公路干线的贯通,以及廉价的近海海运的兴起,大运河作为沟通南北人流物流大动脉的功能逐步被各种现代交通方式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