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讲三纲五常, 儒道四维八德。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 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为子、为妻作出表率。它反应了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四维:即礼、义、廉、耻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国封建社会表彰的八种德行)

五伦: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秩序,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三纲五常后面是什么

三纲为: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

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

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五常为:

爱之仁,正之义,君之礼,哲思智,情同信。

(出自《韩非子·忠孝》)

孔子有言:“君待臣以礼,臣事上以忠”。

孟子则更进一步阐述: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三纲五常后面是什么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都是断章取义,每一句话都有它的后半句——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