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篇累牍,拼音lián piān lěi dú,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成语释义
原义是写字用的竹简、木片串连堆积在一起,形容篇幅过多,文词冗长在句子中可充当定语、状语含贬义也作“累牍连篇”“连篇累幅”“连章累牍”。
成语出处
唐·魏征等《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
成语示例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至六朝时,乃略有咏之者,及唐而吟咏滋多。至本朝,则诗与歌词,连篇累牍,推为群芳之首。”
明·汤显祖《还魂记·第六出》:“他归朝燕,黄金累千。一言掷地,万岁喧天,则俺连篇累牍无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