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jiāo
焦
jiāo ㄐㄧㄠˉ
◎ 物体经火烧变成黑黄色并发硬、发脆:烧~。~土。~头烂额。
◎ 烦躁,着急:~急。~虑。~灼。~躁不安。
◎ 酥,脆:~脆。~枣。
◎ 喻干燥到极点:唇~口燥。~枯。~裂。~渴。
◎ 一种质硬、多孔、发热量高的固体燃料:~炭。~煤。~炼。
◎ 姓。
“石”,最初见于商朝甲骨文,象形字,本义是石头,作为容量单位的“石”,等于十斗。后逐渐见于金文、楚系简帛、说文、秦系简牍,最后演变成楷书体简化版的“石”。
石焦读音
shí jiāo
“石”,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shí、dàn,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石”的基本含义为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如石破天惊引申含义为指石刻,如金石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如药石、药石之言。
在日常使用中,“石”常做名词,表示石磬,古乐器名,八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