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架构作为一整套组织和结构,也应该存在相应的衡量指标,用来描述某一种互联网架构的好坏,包括:
可用性(Availability):是指系统在执行任务的任意时刻能正常工作的概率。
可靠性(Reliability):是指从它开始运行到某个时刻,这个时间段内正常运行的概率。
可扩展性(Scalability):是指系统通过添加资源(使硬件更强大(向上扩展)或添加更多节点(向外扩展))来容纳更大负载的能力。
弹性(Elasticity):是指系统在向外扩展时动态处理负载所需的资源的能力。
一致性(Consistency):是指系统更新操作成功并返回客户端完成后,所有节点在同一时间的数据完全一致。
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是指系统在遇到某节点或网络分区故障的时候,仍然能够对外提供外界无法感知故障的“访问”的能力。
互联网技术架构的主要特征
一、即时性:即时性是网络新闻传播时效性强的形象表述。
二、海量性网络媒体新闻传播的海量性:体现在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及易复制、易存储等特点。
三、全球性:网络媒体的传播范围远远大于报纸、广播和电视,是全球性的。
四、互动性:网络媒体新闻传播是媒体与受众、受众之间的多向性、互动性传播。
五、多媒体性:网络所拥有的一大特性是多媒体性,它使网络媒体有能力在技术上实现多媒体传播。
六、新媒体特性:网络媒体既具有大众传播的优势,又兼具小(窄)众化、分众化传播的特点,通过强大的信息技术正把不同的媒体形态融合,体现了媒体变革最明显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