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商代文字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西周文字,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殷商(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由商汤建立。殷商国都频繁迁移,至盘庚迁殷后才稳定下来,分为“先商”“早商”“晚商”三阶段。其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拥有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古代甲骨上的刻划痕迹被确认为是商代文字,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中国考古的第三大发现(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迹)之一。商代的文字资料,主要有陶文、玉石文、甲骨文和金文,而以晚商的甲骨文为最多。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指事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在什么年代
甲骨文是我国殷商时期的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大多数都是商朝王室的占卜记录,古人信奉神灵,大事小事均需卜问,农耕、祭祀、狩猎、天气都需占卜,并记录在甲骨上。所以甲骨文有利于了解殷商人的生活情形,历史发展。
从甲骨上的文字看,它们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从结构字体上看,文字不仅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还显示了稳定的格局。因此从章法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甲骨书法”现今已在一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流行,就证明了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