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体上看,王献之打破了楷书、草书的界限,创造了“行楷”、“行草”两种新书体,后人称之为“破体”。 

王献之尺牍 文师华 牍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简,尺牍本义是指长度一尺的木简。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人们主要用竹、木或帛来书写记事,叙情表意,传递消息。凡是用一尺长的木简书写的文字都称尺牍,于是尺牍就由书写工具演变成一种文体,在这种文体中又以书信体文章居多,所以人们往往以尺牍代指书信。 尺牍中的文词与书法艺术完美结合,构成优美的字帖,不仅能够传递信息,而且能够展示作者的文采风流。尺牍发展的最辉煌时期无疑是魏晋时代。魏晋时期,流动优美的行草尺牍成为一代风尚的文化艺术,其代表人物首推王羲之、王献之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