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鸢是鹰类猛禽,古代把风筝曾叫做“纸鹞”或“纸鸢”,是因为风筝最早的造型是用绢或纸做成鹰,放飞时真的像一雄鹰在空中翱翔呢!

风筝又称纸鸢,也有人称鹞子,古书上有“鲁班削竹为鹊,成而飞云”和“ 公输般变木鸢,以窥宋城”的记载,说明风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无论是工艺造型,还是艺术特色,都充分表现了人们的艺术情趣和美好向往,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乡土生活气息。

纸鸢是什么梗

纸鸢就是风筝。“鹞”及“鸢”都是鹰类猛禽,中国古时南方一般把风筝叫做“纸鹞”,北方把风筝叫做“纸鸢”。这是因为风筝最早的造型是用绢或纸做成鹰,放飞时真得像一雄鹰在空中翱翔。

那些形状不同别出心裁的纸鸢大都有与之很相吻合的名字,单字的如“钻”如“飘”等双字的如“麻鹰”“猎犬”三字的如“黑金刚”“阎罗王”四个字的最具神采,象“落日余晖”“南征北战”“双鬼拍门”都是响铛铛的名声。

纸鸢是什么梗

纸鸢就是风筝,俗称鹞子。

纸鸢:[ zhǐ yuān ]

引证解释:

俗称鹞子。用细竹为骨,扎成鸟形,以纸或薄绢蒙糊其上,斜缀以线,可以引线乘风而上。亦有作蝴蝶、蜈蚣、美人、星、月等状者。纸鸢在古代曾被用于军事通讯,相传为 汉 韩信 所作。

五代 李邺 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鸣,故又称风筝。后民间多用作春季室外娱乐之具。

唐 元稹 《有鸟》诗之七:“有鸟有鸟羣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

宋 陆游 《观村童戏溪上》诗:“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