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Fe+2HCl=FeCl2+H2↑
fe+2hcl=fecl2+h2
会有小气泡(H2)产生,铁块逐渐变小。如果铁块大,会有残余不参加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2价铁离子的颜色),久置,2价铁离子不稳定被空气中的氧气逐渐氧化为红褐色。
和氧化性的物质(如硝酸、氯气、氧气)反应,一般都有三价铁产生。而复分解反应则是原来的化合价,如三价铁反应得到三价铁,二价铁反应得到二价铁。
铁单质和硫或非氧化性的酸(如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是二价铁。
1、反应物为铁单质
(1)如果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铁变为亚铁离子
(2)如果铁单质是与强氧化性氧化物(如浓硫酸、浓稀硝酸、氯气等)反应,铁变为铁离子(注意:当铁单质过量时,铁单质会和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如果是与弱氧化剂反应(如S、I2等),则变为亚铁离子。
2、反应物为铁离子(用“一”判断)
(1)如果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铁离子不变
(2)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铁离子变为亚铁离子(还原剂还原性强的话变为铁单质)
3、如果反应物为亚铁离子(用“一”判断)
(1)如果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亚铁离子不变
(2)如果亚铁离子做还原剂,变为铁离子
(3)如果亚铁离子做氧化剂,变为铁单质。铁(iron)是一种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26,铁单质化学式:Fe,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55.845。自然界中铁有四种稳定同位素Fe-54、Fe-56、Fe-57和Fe-58,不考虑质子衰变的话,可以认为半衰期无限长另外还有两种放射性同位素Fe-55和Fe-59,半衰期分别是2.7年和44.5天。纯铁是白色或者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熔点1538℃、沸点2750℃,能溶于强酸和中强酸,不溶于水。铁有0价、+2价、+3价、+4价、+5价和+6价,其中+2价和+3价较常见,+4价、+5价和+6价少见。
铁在生活中分布较广,占地壳含量的4.75%,仅次于氧、硅、铝,位居地壳含量第四。纯铁是柔韧而延展性较好的银白色金属,用于制发电机和电动机的铁芯,铁及其化合物还用于制磁铁、药物、墨水、颜料、磨料等,是工业上所说的“黑色金属”之一(另外两种是铬和锰)(其实纯净的生铁是银白色的,铁元素被称之为“黑色金属”是因为铁表面常常覆盖着一层主要成分为黑色四氧化三铁的保护膜)。另外人体中也含有铁元素,+2价的亚铁离子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用于氧气的运输。
盐酸即质量分数低于20%的盐酸,溶质的化学式为HCl。稀盐酸是一种无色澄清液体,呈强酸性。属于药用辅料,pH值调节剂,应置于玻璃瓶内密封保存。主要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和氢气,除水垢,药用方面主要可以治疗胃酸缺乏症。
和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Fe+2HCl=FeCl2+H2↑
Zn+2HCl=ZnCl2+H2↑
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
fe和稀盐酸反应
铁与盐酸反应
反应现象
肯定有气泡产生,铁块逐渐减小,如果铁块过量,则最终溶液中还有剩余铁块,溶液有无色渐渐浅绿色即2价铁离子的颜色,如果久置 2价铁离子不稳定 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渐渐氧化溶液渐变红褐色
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
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是一种金属元素,原子序数26,铁单质化学式:Fe。纯铁是白色或者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熔点1538℃、沸点2750℃,能溶于强酸和中强酸,不溶于水。铁有0价、+2价、+3价和+6价,其中+2价和+3价较常见,+6价少见。
铁易溶于稀的无机酸中,生成二价铁盐,并放出氢气。在常温下遇浓硫酸或浓硝酸时,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保护膜,使铁“钝化”,故可用铁制品盛装冷的浓硫酸或冷的浓硝酸。在加热时,铁可以与浓硫酸或浓硝酸反应,生成+3价的铁盐,同时生成SO2或NO2。
铁与非氧化性酸(盐酸)、硫酸、硫、硫酸铜溶液等反应时失去两个电子,成为+2价与硝酸反应时要看物质的量之比和硝酸的浓度。
fe和稀盐酸反应
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因为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具有氧化性,但氧化性又比较弱,只能把铁氧化成二价的铁离子,反庆为:Fe+2HCl=FeCl2+H2。
氯化亚铁化学式FeCl2,呈绿至黄色,可溶于水、乙醇和甲醇。有四水物FeCl2·4H2O,为透明蓝绿色单斜结晶。密度1.93克/厘米3。易潮解。溶于水、乙醇、乙酸,微溶于丙酮,不溶于乙醚。于空气中会有部分氧化变为草绿色。在空气中逐渐氧化成氯化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