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读作[M],像“一棵树”,最初表示“树木”。的‘下3笔’表示“树帐”‘中1竖’表示“树干”,‘上3笔’则表示“树枝”。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示例说明:

例句1:几旅树干搭建成木架子。

解读1:“左右两组支腿”做了【木】下‘撇竖捺’,“并连支腿的横杆”成了【木】中“横”整个木架结构就是【木】的体现。

例句2:人体结构由头颅、身躯和四肢组成。

解读2:站立时,“整个人”对应【木】中的‘竖线’伸展时,“双臂”对应【木】上的‘一横’(分半),“双腿”对应【木】下的‘撇捺’。

例句3:绿色的蜥蜴有两只手、两只脚,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

解读3:“蜥蜴的两只手”对应【木】上的‘一横’(分半),“两只脚”对应【木】下的‘撇捺’,“头身尾”对应【木】中的‘竖线’。

例句4:3条支腿在底部,1根柱子起高度,顶上弯钩挂衣服。

解读4:“衣架的支腿”对应【木】的‘下3笔’(树

根),“衣架的柱子”对应【木】的‘中1竖’(树

干),“衣架的弯钩”则对应【木】的‘上3笔’(树

枝)“衣架的整体结构”就是一个【木】

“木”是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甲骨文的“木”完全是一棵树的象形中间一竖,上部是主干,下部是主根主干之上向左右斜伸的是枝桠茎条主根之下向左右斜伸的是支根。“木”的本义是树木,后来还引申出“木头”“木材”“质朴”“呆笨”等义来。金文和篆书都保留了树木的形象,只是小篆笔画更加圆滑发展到隶书,为书写方便,已将上部的树枝合并为一横,树根变为一撇一捺,但主干还在。楷书由隶书变化而来。字形从图形化——线条化——笔画化的发展流程,一目了然。

木字的演变过程和故事

木 mù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后来慢慢演变,上面的枝叶简化成了一横这就是木字的来源。“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1、本义,名词:扎根于土地的树。出处: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说文》

翻译:树木,向上生长的。从土地里向上生长。向着东边太阳升起的方向前行,好像草一样,向土地里生长它的根。

2、名词:树材,树料。出处: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翻译: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人们便用“朽木不可雕”来形容一个人始终无法改造或品质败坏到极点,无药可救。

3、形容词:不会动的,反应慢的,不灵活的出处:勃为人木强敦厚。《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翻译:周勃为人老实敦厚不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