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题义,解答如下。
设斜坡的坡比是a:b 。
则,斜长L为:
L=(aa+bb)^0.5 。
由此可知
若斜坡的坡比为a:b ,则斜长L等于(aa+bb)^0.5。
举例:
a:b=1:20
则,斜长L为:
L=(1x1+20x20)^0.5=20.02498439。
说明:
公式:
aa+bb=LL 
的依据,是勾股定理。
坡比求斜长公式
坡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或坡比)。
高/8=1.5%
高=8*1.5%=0.12
斜边=[8^2+(8*1.5%)^2]^0.5=8.000899949
坡比求斜长公式
已知坡比为1:0.15高为0.8m,斜长为0.80895。
计算方法如下:
tana=1/0.15=100/15=20/3
sina=20/√409
cosa=3/√409
高:斜长=sina=20/√409
斜长=0.8÷20/√409=0.80895。
扩展资料:
坡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即坡角的正切值 (tan∠a值∠a为斜坡与水平面夹角)。「亦即tan∠α」。通常用“i”表示。
角a的正切=垂直距离/水平距离,也可写作:tan∠α=h/l。
坡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或坡比)。
设坡角为α,坡度为k,则k=h:l=tanα
坡度一般写成1∶m的形式,其中m=1/k,m称为边坡系数
坡度越大,则坡角越大,坡面就越陡,如1:2>1:3,则1:2对应的坡角大,坡面较陡。
1:m可理解为:高=1,宽=m即坡度=tanα=h:l=1:m 。
坡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或坡比)。
设坡角为α,坡度为i,则
坡度一般写成1∶m的形式。
坡度越大,则坡角越大,坡面就越陡。
坡度与坡角的关系是i=tan a。
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时,出现过坡度这个名词。
在修堤、筑坝、开渠、挖河时,我们常常需要表示斜坡的倾斜程度。在上坡公路旁的指示牌上也常看到坡度的标志。图中,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这个斜坡的坡度 。若用i表示坡度,则有i=h/l由坡度的意义可知,“坡度”是一个比值,它并不是表示一个角度。
我们把斜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 ,若用α表示,可知坡度与坡角的关系是i=h/l=tan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