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性善论:

善是什么善是一种价值。价值不在某个地方,它需要有主体的选择才能呈现。

提出心之四端:孟子认为“性善”,心是关键。

孔子会问:你心安不安孟子会问:你心忍不忍你为什么会不忍心因为这就是人性。

儒家、道家都非常推崇“水”的德行。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28章》

解释:最高的德行就像水一样,他帮助万物但不与万物争,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很接近“道”。

提倡善良的是道家还是儒家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善良的行为好像水一样。水对万物都有好处,乐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利,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最低洼地方,所以水的行为最接近于“道”。

道家善良的人是这样的标准:

最善良的人,像水一样,居处安于卑下,这是安贫乐道。

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这是做人原则。

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这是有高超的为政能力。

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这是根据大道去做。

最善的人为别人好事做尽,却从来不去争夺名利。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尤。这是不争。道家一个是,无为,一个是不争。

提倡善良的是道家还是儒家

提出人性善理论的儒家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认为,人天性属“善”,孟子认为人生来就有四心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孟子认为,人性的善是出于人的本性,是天生具有的,也就是“天性”。孟子也称之为“良知”或者“良能”。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意思是说,人不需要等待学习就能做到的,这是良能不需要等待思考就会知道的,这是良知。

比如,两三岁的小孩子没有不爱他的父母的,等到他长大,没有不知道尊敬兄长的道理的。亲爱父母就是仁,尊敬兄长就是义,这其实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就是天生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