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月,跟温度有关系我国中原地区(菏泽)的花农,习惯把牡丹从开春萌发至秋末落叶休眠的生长发育年周期,细分为十三个时期。

(1)萌动期我国中原地区的二月中下旬,在平均气温稳定在3~5℃时,越冬鳞芽开始膨大,并逐渐绽裂。

(2)发芽期三月上旬,气温达6~8℃,鳞芽尖端涨裂,俗称“蚊子咀”,露出鳞芽,俗称“蚂蜂翅”。花芽则可看见花蕾尖,多呈土红、黄绿、暗紫等色。

(3)新枝伸长期三月中旬,气温达10℃左右,花蕾长出鳞片包,茎上叶序基本形成,花蕾直径1厘米左右,幼枝长3厘米左右。

(4)幼蕾期三月下旬,当年新枝长至10厘米,叶片叶柄紧靠新枝并随茎直立生长,并逐渐展开。花蕾直径一般在1.5~2.0厘米之间,和“小风铃”大小相似,传统称为“小风铃期”在此期间,气候常忽冷忽热,变化异常,有些不抗寒的品种,易爱冻害,花蕾停止生长或发育不良,出现只长雄、雌蕊而无花瓣的异常现象。

(5)展叶期四月上旬,当年新枝长至15厘米左右,叶柄离开新枝斜伸,叶片平展,由暗红转为绿色带紫晕花蕾(除短颈品种外)高于叶面之上,直径一般为2~2.5厘米,内部组织器官发育已经完成。

(6)圆蕾透色期大风铃期后5~7天,花蕾已基本发育成熟,圆满硬实如桃形,萼片下垂,并逐渐完成着色过程,从花蕾顶端可看出花的颜色。这时当年新枝长势极慢,达到20厘米左右后,一般不在伸长。

(7)开花期四月中下旬,“谷雨”前后,气温稳定在17~22℃时,花蕾泛暄(发软)绽开,至花瓣的凋谢,称为“开花期”。在此期间,常会出现一段明显的回暖气修,最高气温可达25℃左右,促使牡丹花蕾很快开放。

牡丹花的休眠期是几月

12-3月

温度是牡丹生存、开花的主要环境条件,牡丹在整个周年发育过程中,温度达不到则枝不发芽、吐叶,根系不会长、花蕾不会绽放。大自然造就的四季温度,使牡丹形成了“春发芽,夏打盹,秋生根,冬休眼”的习性。牡丹有明显的生长发育期和相对休眠期,每年从2月份鳞芽萌动时到10月下旬叶片枯落为生长发育期。相对休眠则从落叶起到翌春芽萌动为止。气温有差别,其周期变化也不一样,生长期的发育过程,始终沿着:“春发芽,夏打盹,秋生根,冬休眼”的生长习性规律,周而复始。

一般从11月至翌年2月。温度7℃以下,持续约35天以上,为牡丹相对休眠期。如果没有这个温度和时间条件去休眠,牡丹是不会开花的。

牡丹花的休眠期是几月

每年6月底到11月下旬,牡丹就进入休眠期休息了。

若想它提前开花,就得让它提前经历12月到来年2月才会经历的寒冷,解除休眠。

具体做法,就是把它从地里挖起来,放进冻库,让它在0℃—3℃的环境里待上1个月。

然后栽进花盆,放入温室。

这一阶段要每天给枝条喷水,保持湿度,保证每根枝条都发芽。

进入温室25天以后,花蕾出现了,对于照顾牡丹的花匠来说,最痛苦的时刻来临了。

要保证花养分充足,能开得更大,就要给枝条去叶。

每根枝条有7-10片叶子,要去掉3-6片,保留4-6片。

这个过程相当耗时,每盆牡丹枝条有8-15根,手艺熟练的花匠去完一盆大约需要5分钟,新手需要10分钟。

可怜的是,花蕾出现的前10天,叶子长得快

去叶以后,紧接着要给花蕾涂抹按比例调制的赤霉素。

这种激素的作用是帮助它进一步解除休眠。

麻烦之处在于,每一朵花蕾,都要涂抹激素,前期叶子没长大,会将花蕾包裹,花匠要用手轻轻把叶子分开,才能把激素抹到花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