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倥”,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kōng,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倥”的基本含义为倥侗蒙昧无知引申含义为倥。
在日常使用中,“倥”也常做形容词,表示从人,空声,如倥蒙。
古籍释义:1、"倥"为动词,绷着(脸)"偬"形容匆忙。
2、急迫、匆忙事情繁忙。3、处境困苦、窘迫。
基本释义:“倥偬”一词字形组合典雅、漂亮,音韵绵长,很多人喜欢用,但十有八九会读错。
现在常用的是引申义,大约更接近“时光匆匆”的意思,只有戎马倥偬还保留着“匆忙”的本意。
单立人加个空念什么
倥
[ kǒng ] [ kōng ] 
部首: 亻
笔画: 10
五行: 木
五笔: WPWA
基本解释
倥 [kǒng]
→倥偬
倥 [kōng]
〔倥侗〕蒙昧无知。
详细解释
倥 [kǒng]
参见「倥偬」条。
倥 [kōng]
形容词
(形声。从人,空声。本义:倥侗(kōngtóng):蒙昧,无知)同本义 。
如:倥蒙(蒙昧无知)
天降生民,倥侗颛蒙。——《法言·序》
参见「倥侗」条。
动词
绷着[脸] 。
如:倥脸(拉着脸绷着脸)倥偬(事情急迫匆忙)
单立人加个空念什么
倥偬 [ kǒng zǒng ]
基本释义
亦作“倥偬”。亦作“倥怱”。
2、事情纷繁迫促。 3.指匆忙。 4.见“倥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