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见经传
成语
名不见经传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míng bù jiàn jīng zhuàn,意思是不起眼,一个没引起注意的人、物、地方等。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偏正式作谓语。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名不见经传
拼音 míng bù jiàn jīng zhuàn
出处 鹤林玉露
反义词 
闻名天下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
造句 
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战士,很多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士兵
近义词 
物以稀为贵
物稀为贵
释义 
不起眼
属性 
汉语词语
释义
就是“不起眼”的意思。一个没引起注意的人、物、地方等。
出处
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三字虽不见经传,却亦甚雅”。
成语见顾不经传组成的成语
没有这样的成语,参考 不见经传 发 音 bù jiàn jīng zhuàn 出 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六卷:“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于经传,却亦甚雅。”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形容人或事物没有名气,不大为人所知。 示 例郭沫若《民主运动中的二三事》:“签名的人很多,据说多~。 近义词无声无息、默默无闻、无名鼠辈 反义词赫赫有名、大名鼎鼎、尽人皆知、鼎鼎有名 英文:not to be found in the clas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