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家中有了叛逆的儿子,家庭就不会破落。
逆[nì]汉语文字
逆(拼音:n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作“屰”,始见于甲骨文。甲骨文和金文中“屰”像倒人形,表示顺逆的“逆”,当为“逆”字初文。甲骨文和金文屰或增止,或增彳、辵符,像对面的人向着自己,迎面走来,表示迎接。引申可有接受、倒着、退后、不顺从、叛乱、猜度等意义
家有逆子不败家的意思
意思是:家中有了能直言劝谏的儿子,家庭就不会破落。
出自谚语:“君有诤臣,不亡其国父有诤子,不亡其家。”意思是国君有了能直言劝谏的臣子,国家就不会衰亡父亲有了能直言劝谏的儿子,家庭就不会破落。
来源于汉代郑玄注《孝经·谏诤章》:“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译文:父亲能有敢对自己直言规劝、及时忠告的儿子,就不会犯大过错而披上不义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