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2、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3、古汉语中的平仄: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古代汉语划分平仄举例
在古汉语中,平声(阴平和阳平)为平,上声,去声和入声为仄。如:京(阴平)阳(阳平)为平,北(上声)去(去声)哥(入声)为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