旮瘩是“地方”的意思。
旮瘩是东北方言,读作“gāda”,表地方,地点。东北方言是汉藏语系汉语族官话语支的一门声调语言,是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吉林省、辽宁省中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河北省东北部地区的主要方言。
东北方言整体接近普通话,外地人印象中的东北话其实往往是东北官话通行地区中一些地区的东北官话。虽然东北各地(除辽东)的口音腔调有些许不同,但这种不同只是“东北味儿”的深浅有无,并没有词汇用语的不同,也没有较大的变音变声。
旮瘩的意思
书面语意思:
⒈ 皮肤上突起的或肌肉上结成的硬块。
⒉ 球形或块状的东西。
⒊ 特指结子。
⒋ 方言。指某一处所或时间。
⒌ 堆块。
⒍ 麻烦别扭。
⒎ 不爽气,爱挑剔。
⒏ 疑虑或不易解决的问题。
网络解释:
疙瘩是汉语词语,读作gē da ,出自《老残游记》,一方面指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小硬块,另一方面也指人思想上的矛盾、疑虑、问题等。
旮瘩的意思
“地方”的意思。东北方言“旮瘩”读作[gāda],例如:东北这旮瘩,就是东北这个地方的意思。
地方
读音:[ dì fāng ]
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
出处: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四章:“打开外科百宝囊,取出剪子,照着受伤的地方剪开裤子,看看伤口,用银针深深地探了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