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称云为“霄”。
霄 [ xiāo ] :形声字。字从雨,从肖,肖亦声。
“肖”意为“变小变细”。“雨”和“肖”联合起来表示“雨滴变小变细”。本义:雨云。云是高空的雾,雾是地面的云。因此,雨的源头应该是漂浮的细小水滴群——云。
例如:
1、宋代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注:霄,云也。
白话译文:霄,也就是天上的云。
2、晋代木华《海赋》:气似天霄,叆靅云布。
白话译文:天上的云气,依稀不明布满云雾。
古代表示云的字
1、〈动词〉说。《兰亭集序》:“古人云:‘死
生亦大矣。”
2、〈动词〉有。《荀子·法行》:“其云益乎。”
3、〈代词》如此这样。《师说》:“士大夫
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4、〈助词〉用于句首、句中、句末,无意义。《诗经·卷耳》:“云何吁矣”《左传·成公
十二年》:“日云莫矣。”《核舟记》:“盖大
苏泛赤壁云。”
5、〈名词〉话。《苏武传》:“勿复有云。”
6、〈名词〉云彩。《归去来兮辞》:“云无心
以出岫。”
7、〈形容词〉盛多的样子。《过秦论》:“天
下云集响应。”
【云云】1.众多,又作“芸芸”。2.如此如此。
古代表示云的字
云翳本来是一个组,翳可以解释为云朵,阴云的意思,除此之外还真不知道那个字可以被解释成云的意思,请恕我才疏学浅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