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菊花白绢病。

发病初期,茎基部产生水渍状褐色不规则病斑,下部叶片及枝条变色、萎蔫,并迅速向上蔓延,叶片由正常的深绿色变为淡绿色,其后产生白色菌丝,逐渐成为菜籽状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为黄色,最终成褐色,茎基部腐烂坏死。剖开茎部可见髓部半空,内壁有白色丝状物。该病害为一种毁灭性病害,受害轻的造成烂根,导致发育不良或烂茎,植株矮小,分枝较少发病重的导致茎秆折断,整株枯死。

菊花白绢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白色绢状,呈扇状或放射状扩展,而后集结成菌素或纠结成菌核。显微镜下菌核中央呈灰白色,由无色多角形细胞组成。病菌生长温度为l5℃~35℃ ,适宜温度为30~C,l5℃以下菌丝生长缓慢,高于4()℃停止生长。在温度25E一35E,空气相对湿度80%~95%时利于病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