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而正午十二时又有平午、平昼、亭午等别称。如宋苏舜钦《紫阁寺联句诗》:“日光平午见,雾气半天蒸。”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午时的由来

“午”字的起源,源于立杆测影。将一年中每天同一时间、地点拍摄的太阳照片叠加起来将看到8字曲线图案。连接垂直于大地“8”字投影的两端,就是南北子午线。这个“8”字形的曲线,就是甲骨文中的“午”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