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层按透水性(渗透性)通常分为透水层和不透水层,透水层包括含水层和弱透水层不透水层通常是隔水层。

含水层是指在一般的野外条件下能够给出和透过相当数量的水的岩层。隔水层则是在一般的野外条件下不能给出和透过水,或者给出和透过很少水量的岩层。具有良好给水性和透水性的岩层是透水层。透水层有时是不饱水的,含水层是饱水的透水层。既不含水也不允许水透过的岩层称为不透水层。即使由于持水性良好而含水但给水性和透水性很差的岩层也是隔水层。

构成含水层的岩层应具备的条件包括:①空隙(孔隙、裂隙或溶穴)发育②有一定的空间规模(厚度与展布面积)和储集地下水的条件(地质和地形条件)③具有良好的给水能力和透水能力。

粗大颗粒的孔隙介质如卵石、砾石、砂可以构成良好的含水层。岩溶化的碳酸盐岩(石灰岩和白云岩)是良好的含水层。火山岩(如玄武岩、流纹岩、凝灰岩)孔隙性变化大,含有气孔和发育垂直节理的火山岩可以构成含水层。

含水层和隔水层之间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不同情况下,人们所定义的含水层和隔水层可以是变化的。岩性相同、渗透性完全一样的岩层,在某些地方可以认为是隔水层,而在另一些地方可以认为是含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