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一个方右边一个旌是旌jīng字。
旌[jīng]汉语文字
旌(拼音:jīng)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此字初文见于战国楚系简帛文字。本义为用羽毛或牦牛尾装饰的旗子,引申泛指旗帜,又引申为表彰。
康熙字典【卯集下】【方部】 旌 ·康熙笔画:11 ·部外笔画:7《唐韵》《正韵》子盈切。《集韵》《韵会》咨盈切,并音精。《说文》:析羽注旄首,所以进士卒。《尔雅·释天》:注旄首曰旌。注:载旄于竿头,如今之幢,亦有旒。又:旌旂。疏:旌旂者,凡旗之名虽异,旌旂为之总称。
左边一个方右边一个旌是什么字
是旌字,读音为:jīng
拼音:jīng,注音:ㄐ一ㄥ,部首:方部,部外笔画:7画,总笔画:11画,五笔:YTTG
仓颉:YSOHM,郑码:SYMM,四角:08215,结构:左右,电码:2468,区位:7626
统一码:65CC,笔顺:丶一フノノ一ノ一一丨一
释义:
1、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又指普通的旗子:旌旗。旌铭(旧时丧礼,柩前书死者姓名的旗幡)。
2、表扬:旌表。
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旌,游车载旌,析羽注旄首,所以精进士卒。
白话版《说文解字》:旌,在游帜飘动的战车上再插上旌旗,所谓旌旗,是剪下漂亮羽毛插在饰有牦牛尾的旗杆顶端,用以激励士卒精锐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