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柝”,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tuò,最早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柝”的基本含义为古代打更用的梆子,如“朔气传金柝”引申含义为古同“拓”,开拓。
在日常使用中,“柝”也常做动词,表示判,分开,如柝居。
字源演变:“柝”,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柝”字简体版的楷书从小篆演变而来。
一个木一个拆的右边读什么
一个木一个拆的右边读作:tuò,字:柝。
1、虎柝:hǔ tuò
柝,旧时警夜报更时所敲的梆子。因其形似虎,故名。
2、金柝:jīn tuò
即刁斗。古代军中夜间报更用器。一说金为刁斗,柝为木柝。
3、城柝:chéng tuò
1)城上巡夜敲的木梆。
2)借指防范。
4、偃柝:yǎn tuò
打更的梆子藏而不用,表示世道太平,无须警戒。
5、靖柝:jìng tuò
停止击柝。谓太平无事,不须警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