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丝旁叕念“缀”字。
缀,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zhuì,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缀”的基本含义为缝,如补缀、缀上几针引申含义为连接,如连缀、缀文。
在日常使用中,“缀”也常做动词,表示连结,如缀恩、缀连。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广韵】陟衞切【集韵】【韵会】株衞切,音錣。【博雅】连也。【玉篇】缉也。【书·立政】缀衣。【传】掌衣服。【疏】衣服必连缀著之,知缀衣是掌衣服者。【礼·内则】纫箴请补缀。
又【书·顾命】底席缀纯。【传】缀,杂彩有文之具。
又【诗·商颂】爲下国缀旒。【传】缀,犹结也。【礼·檀弓】殷主缀重焉。【注】殷人作主,而联其重县诸庙也。
又【礼·乐记】行其缀兆。【注】缀,表也,所以表行列也。
又【前汉·高帝纪】缀之以祀。【注】缀言不绝也。
又【荀子·非十二子篇】缀缀然。【注】不乖离之貌。
又竹劣切,音掇。【仪礼·士丧礼】缀足用燕几。【注】缀犹拘也。
又【礼·乐记】礼者,所以缀淫也。【注】缀,犹止也。
又【广韵】陟劣切【集韵】枺劣切,音辍。义同。
又【集韵】都外切,音祋。缀兆。郑康成读。
绞丝旁叕怎么念
缀,读zhuì、chuò
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该字最古形体见于楚系简帛中的战国文字,本义是缝合,后引申为连接、装饰。
缀,会意兼形声字。从叕,从糸,叕亦声。是“叕”的后起字,“缀”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缀”的本义为缝补、缝合。由缝补引申为连结。再引申为挂、点缀、跟随、追踪等义,这一系列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均读为zhuì另外“缀”还读chuò,由连结引申出拘系、牵制、停止等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