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文采多于质朴,显得虚浮不实。

这个说法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

“文”,顾名思义,是一个人外在的风度,所谓“文采”“质”,是一个人内在的本性,所谓“气质”。儒家强调一个人外在风度和内在本性的统一,所谓“文质彬彬”,这是非常合乎儒家“道中庸”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