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glacier)是一巨大的流动固体,冰川多存在于南北极和高海拔地区,因为气温低,降雪量大大超过融雪量,雪越积越多且越压越紧,白天融化的雪在晚上会冻成冰晶,冰晶与雪花结成白色球形晶体,成为粒雪,粒雪不断合并压实成为冰,叫做冰川冰。冰川冰累积到一定厚度就会在重力作用下开始流动,因此叫做冰川,亦即会流动的冰。
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世界各地的冰川都在融化,但佩里托·莫雷诺冰川如今依然在成长和崩塌间不停地循环着,体积几乎没有变化,速度大约是每年700米,因此才说它是一座仍然“活着”的珍贵冰川。
什么是活冰川
在极地和高山地区,气候严寒,常年积雪,当雪积聚在地面上后,如果温度降低到零下,可以受到它本身的压力作用或经再度结晶而造成雪粒,称为粒雪。当雪层增加,将粒雪往更深处埋,冰的结晶越变越粗,而粒雪的密度则因存在於粒雪颗粒间的空气体积不断减少而增加,使粒雪变得更为密实而形成蓝色的冰川冰,冰川冰形成后,因受自身很大的重力作用形成塑性体,沿斜坡缓慢运动或在冰层压力下缓缓流动形成冰川。
冰川是个开放的系统,冰川在重力的作用之下流动。雪以堆积的方式进入到冰川系统,而且转变形成冰,冰在其本身重量的压力之下由堆积带向外流动,而冰在消融带以蒸发和溶融方式离开系统。在堆积速度与消融速度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冰川系统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