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出三国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意谓令此攻彼也。使之两相残杀,以让第三方坐收渔人之利。类似于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但不尽相同。然而从字面不难理解,"驱虎吞狼"的操作者需要有高超的技术和手段,否则虎害大于狼害,后患无穷。
驱虎吞狼的典故来历
就是在面对多个敌手的情况下,采取某种手段,制造和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挑起敌手相互之间的斗争,达到一石数鸟的目的。        曹操采用谋士荀或的“二虎竞食”之计,企图要刘备和吕布相互残杀,以除心腹之患,不料此计被刘备识破,心患未除。于是,荀彧献一计。暗暗地派人到袁术那里通报,说刘备秘密上表,要夺取你袁术的南郡。袁术听到这一消息必定发怒,而必然要进攻刘备 再假天子诏,传令刘备讨伐袁术。袁刘两边相拼,吕布必生异心。
曹操听了此计心中大喜,遂依计行事。刘备接到要其起兵讨伐袁术的诏书后,明知是曹操的诡计,但王命不可违,只好点起军马起程。袁术和刘备之间的大战就这样发生了。
再说吕布本不甘心屈居于刘备的卵翼之下,小沛也不是久居之地。于是趁刘备进攻袁术离开徐州之机,徐州守将张飞醉酒之时,与张飞部将曹豹里应外合,袭取了徐州。曹操使用此计,拆散了刘、吕的联合,挑起了刘、袁的战争,去掉了心腹之患,并收到有利于自己各个击破的效果。
驱虎吞狼的典故来历
出自《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次日,玄德送使命回京,就拜表谢恩,并回书与曹操,只言容缓图之。使命回见曹操,言玄德不杀吕布之事。
操问荀彧曰:“此计不成,奈何”
彧曰:“又有一计,名曰驱虎吞狼之计。”
操曰:“其计如何”
彧曰:“可暗令人往袁术处通问,报说刘备上密表,要略南郡。
术闻之,必怒而攻备公乃明诏刘备讨袁术。两边相并,吕布必生异心:此驱虎吞狼之计也。”
操大喜,先发人往袁术处次假天子诏,发人往徐州。)虎象征吕布,狼象征刘备,都是曹操的心头大患。吕布寄居在刘备处,且心怀鬼胎。此计就是借用天子的名义调走刘备的军队攻打袁术,让徐州后方空虚,吕布必然趁机夺下徐州。但是这个计谋纯属演义杜撰,历史上没有荀彧献此计策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