咠,qi,从口从耳。咠取口附耳也。附耳私语。
聂语也。聂,附耳私小语也。
诗曰。咠咠幡幡。巷伯三章。缉缉翩翩。四章。
中文名
咠
拼音
qì
部首
口
字码
U+54A0
五笔
KBF
【丑集上】【口部】 咠 ·康熙笔画:9 ·部外笔画:6
〔古文〕舙《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入切,音缉。《说文》聂语也。《玉篇》咠咠,口舌声也。《广韵》咠咠,谮言也。《说文》引《诗》咠咠幡幡。按今《诗·小雅》本作缉缉翩翩。
又《广韵》子入切《集韵》即入切,音湒。义同。《集韵》或作。
又《集韵》一入切,音揖(yī)。义同
一个口一个耳刀念什么
一个口一个耳刀念“叩”字。
叩kòu
繁体:敂
<动>
(1)(《说文》无“叩”字,只有“敂”字。《说文》:“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从“攴”({pū}),表示与击打有关。本义:击,敲打)
(2)同本义 [knock]
(3)又如:叩胫(以杖棍击胫骨。是惩罚的一种方式)叩门扉(敲打门扉)叩心(捶胸。表示悔恨交加的样子)叩门(敲门)
(4)叩头、拜 [kowtow]
(5)又如:叩恳(叩头请求)叩奠(叩拜祭奠)叩赏(磕头谢赏)叩请(恭敬而诚恳地请求)
(6)举发询问 [exposeinquire]
(7)又如:叩咨叩问叩询
(8)攻打 [attack]
(9)通“扣”。拉住 [hold]
(10)又如:叩马(拉住马缰绳,不使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