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现代汉语规范字级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zhēng、zhǐ,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
“徵”字基本含义为召,征召,如:徵兵引申含义为敛取,征收,如:徵税。
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第四音,相当于工尺谱上的“六”,现在简谱上的“5”。
在古语使用中,徵多用作动词,指责问,询问,如:徵询意見。
徵的同音字:
zhēng:征、正、争、筝等。
zhǐ:止、纸、祉、置等。
徵同音字
指
[zhǐ]
〈名〉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指,手指也。——《说文》
骈拇枝指。——《庄子·骈拇》
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荀子·儒效》
指如削葱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白居易《卖炭翁》
以指叩门。——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指下(手指按下,比喻诊脉看病)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指纹痕迹,手指尖端,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指尺(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指掌(手指和手掌)指语(哑语的一种,以手指形状、姿势表示拼音字母)
足指也叫做指
乃扪足曰:“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近代误写作“趾”
意旨意向
其指极大。——《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承从天之指。——《管子·侈靡》。注:“指,意也。”
大将军阴受上指。——《汉书·李广传》
乃论六家之要指。——《汉书·司马迁传》
又如:指约(旨意简约)指略(要旨)指象(天以景象示意)指意(指意,意向)
一个手指的宽度。如:肝大三指二指宽
〈动〉
指向指着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王安石《伤仲永》
微指左公。——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右手指卷。——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指景(指着太阳,“指日心誓,叹以自明也”)指天誓日(指着天、日发誓,表明心迹)指东划西(指手划脚做手势)
徵同音字
徵是多音字,徵的读音为:zhǐ、zhēng。
同音字有:
zhǐ:指、纸、止、址。
zhēng:正、蒸、争、征、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