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án táo qí jiù
“咎”,读音为jiù,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咎”的基本含义为过失,罪过,如咎戾、负咎引申含义为怪罪,处分,如既往不咎、咎由自取
在日常使用中,“咎”也常做动词,表示责备,追究罪过,如咎罪。
“咎”,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甲骨文的字形是一只大脚踩向一个小人,这只脚或许代表天神,或许代表掌握生杀大权的统治者,总之是“降祸”,后来陆续在商朝金文、楚系简帛、秦朝小篆、秦系简牍中发现,“咎”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隶书演变而来。
难逃其咎注音
nán táo qí jiù
拓展释义:
难逃其咎指难以推脱其过失。
难,难以逃,逃离其,代词,代指事物咎,过失、罪责。含贬义。
语 法:紧缩式作谓语
扩展资料:
反义词:
功不可没,汉语成语,意思为某人功劳很大不能被埋没。
拼 音:gōng bù kě mò
语 法:作定语、谓语
近义词:
罪责难逃
解释:指不能逃避犯罪所应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