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责的成语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词典
发音:fù jīng qǐng zuì
释义:
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例句:
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六回)
近义:
引咎自责肉袒面缚面缚舆榇
形容自责的成语
负荆请罪、反躬自责、悔过自责、自怨自艾、悔不当初
一、负荆请罪 [ fù jīng qǐng zuì ]
【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翻译】:廉颇听到的,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引导到蔺相如家的门前请罪。
二、反躬自责 [ fǎn gōng zì zé ]
【解释】:回过头来责备自己。
【出自】: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二》:“假如当局者稍有良心,应如何反躬自责,激发一点天良”
三、悔过自责 [ huǐ guò zì zé ]
【解释】:追悔过错,谴责自己。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后得反国,不悔过自责,复会诸侯伐郑。”
【翻译】:才得以回国,不后悔过失责备自己,又会合诸侯进攻郑国。
四、自怨自艾 [ zì yuàn zì yì ]
【解释】: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出自】:鲁迅《集外集·“音乐”》:但倘有不知道自怨自艾的人,想将这位先生“送进疯人院”去,我可要拚命反对,尽力呼冤的。
五、悔不当初 [ huǐ bù dāng chū ]
【解释】:悔:后悔当初:开头,起初。后悔不在当初采取另一种行动。
【出自】:高阳《清宫外史》下册:这一声叹息,大悔不当初的意味。
形容自责的成语
抚心自问
摸着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表示自我反省。偏正式作谓语表示自我反省
翻然悔悟
悔悟:悔恨而醒悟。很快而彻底地转变。形容彻底觉悟过来思想大转变。用于犯重大错误有罪的人。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闭阁自责
〖解释〗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阁思过”。
后悔莫及
后悔:事后的懊悔。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通常指错失良机或重犯过失后的一种心情又作“后悔无及”、“后悔不及”。多用来形容悔恨或劝诫人。
悔其少作
谓不满其年轻时未成熟的作品。
后悔无及
指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补充式作谓语指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闭阁思过
阁:小门。过:过错。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错。亦作“闭门思过”。
悔不当初
当初:原先开头。后悔先前不该这样做。常用在“早知今日”之后有悔恨的意味。一般作谓语、定语。
闭门思过
思:思索反省过:过失错误。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失。用于有过失的人的独自反省。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负荆请罪
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多用来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对方赔礼道歉。一般用作谓语、定语。
愧悔无地
指羞惭悔恨得无地自容。
悔过自新
悔:悔恨过:过失错误自新:使自己成为新人。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用以表达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