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
汉语汉字
敏,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mǐn,最开始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敏”字,《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疾也。从攴每声。眉殒切”。
“敏”的基本含义为迅速,灵活,如敏捷引申含义为勉力修身,如敏行。
在日常使用中,“敏”字多用作勤勉好学,如敏学。
字源演变
敏字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最终逐渐演变成楷书体简化版的“敏”。
说文解字
【第三下】【攴部】
敏,疾也。从攴,每声。眉殒切。
说文解字注
【卷三】【攴部】
敏,疾也。
注:《释诂》、《毛传》同。
从攴,每声。眉殒切。
注:古音在一部。《生民》诗(《诗经·大雅·生民》):“履帝武敏歆。”《释训》:“敏,拇也。”谓“敏”为“拇”之假借。拇,足大指也。古作“母”。
敏字的演变
敏,汉语一级字,读作mǐn或mǔ,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本义是做事动作快捷,即《说文解字》所谓的“疾也”,后延伸至勤勉努力、脑子反应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