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鸳鸯从壳中出来后1-3天内对温度很敏感。他们喜欢暖和,睡得好。他们应该保持温度不低于30,3天后逐渐冷却。18-24小时后,可以打开食物,将饲料放在一个大浅盘中自由喂食。饲料一天喂5次,白天喂4次,晚上喂1次。当0.02%高锰酸钾水从壳中出来后,饮用1-2天16小时,然后直接饮用清水。夜间补充人造光1-3周就足够了,4周后使用自然光。注意经常更换席草。垫草可以在2-3年后移除。
鸳鸯生长过程
鸳鸯多在食物丰盛,取食方便的地方越冬,每年早春2月的时候,它们就开始寻觅配偶了,找到“知音”以后,就成对活动于水田或栎树林中,偶尔也到水塘中活动。
到了4月,北方的积雪尚未完全融化,它们就急不可耐地飞越平原和高山,千里迢迢地来到我国东北的长白山等地繁殖,一到繁殖地点,立刻就开始进行营巢活动。它们的巢都筑在老龄的水曲柳,大青杨等大树的树洞里,树洞离地面很高,一般为10~18米。洞内垫有木屑,上面铺着亲鸟的绒羽。
5月末开始产卵,每窝产7~12枚淡黄绿色的卵,孵化期为28~29天,整个孵化过程都由雌鸟承担。刚出壳的雏鸟只在巢中停留几天,就准备离巢了,开始时亲鸟在洞中“嗤啊,嗤啊”地鸣叫,鸣声又细又急,一直持续1个小时之久,然后亲鸟先从树洞中飞出来,落到树下的水中,并且继续不停地鸣叫,这时雏鸟们才伴随着“叽叽”的叫声,慢慢地爬到洞口,一个接一个地从高高的树洞中跳到下面的草地上,并很快地跟随着亲鸟下水游泳,这时常常见到亲鸟们带着6~7只雏鸟,在河边柳树下活动。雏鸟渐渐长大了,雄鸟和雌鸟便开始进行换羽,为前往越冬地的长途迁徙做准备。
9月末至10月初离开繁殖地向南方飞去,迁徙时常结成10只左右的群体,有时也多达50只以上。到了翌年的3月末至4月初,又陆续迁回北方的繁殖地方。
鸳鸯生长过程
一、鸳鸯鸭的生长习性
1.喜水性:鸳鸯是一只水鸟。寻找食物、在水中玩耍和交配可以在水中进行,也可以完全在陆地上进行。经调查,鸳鸯在陆地上的交配频率高于在水中的交配频率,因此公路上的交配和受精率高于在水中。在水中游泳和沐浴可以保持羽毛干净整洁,有助于身体散热,促进新陈代谢,保持身体健康,但不喜欢长时间呆在水中。
2.合群性:鸳鸯非常合群。只要有合适的繁殖场所和条件,它们就能在食物摄取和繁殖等群居条件下生活得很好。性情温和,不怕人,耐粗饲,善觅食,可小群放牧或大群圈养。
3.耐寒性:鸳鸯对气候环境适应性强,耐寒耐热。只要饲养条件好,冬春季气温低,产蛋和增重都不会受到影响。它对炎热天气的适应能力差,经常在夏天和秋天产仔和蜕皮。
4.杂食性:鸳鸯嗅觉和味觉都不发达,对饲料和香气的要求也很低。它们可以吞下大块的食物并储存在肿胀的食道中。他们有很高的胃内压,经常保留砾石,并能很好地磨碎食物。因此,肉鸳鸯一次吃得更多,有广泛的饮食习惯,可以广泛地吃动物和植物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