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等等,都是三国时期一等一的名将,而且是能够冲锋陷阵也能带兵作战的全能将领,为蜀汉的建立在沙场上任意驰骋,属于灯饰不可忽略的大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和关羽的儿子也曾在战场上和他们的父亲一般冲锋陷阵,关平、张苞、关兴是蜀汉新生代的精英人才,但为何这些精英人才却没有赵云子嗣的身影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 赵云属于晚婚晚育,所以子嗣都比较小,为此不能上阵杀敌。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取桂阳时还未成家立业,在当时时公元209年,诸葛亮身死是在公元234年,照此推算他的子嗣应该还是未成年,与张飞和关羽的儿子差了十多岁。
所以诸葛亮在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等这些战役当中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因为当时的他们可能就是十多岁,还是小孩子,自然不会上阵杀敌。
在赵云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来拜见诸葛亮说自己的父亲在昨夜三更病逝。其实诸葛亮早就知道赵云要身死的消息,见龙卸甲就是他的杰作。
对于还是孩子的赵统与赵广也不可能就地将他们送上战场,这不合规矩,毕竟人家的父亲才刚刚身死。
二、 在历史上对于赵云的记载不是很多,而且民间广为流传最广的是关羽,其次便是张飞,之后才是赵云。
赵云还是很少提及的那种,为此在三国演义当中也要体现出来这样的次序。关羽死亡实在三国演义的第77回,张飞是在第81回,而赵云死是在97回。
关张两位超级神将身死,而且之前的形象就是围绕着关张二人所写,既然他们不在,为了弥补这个空缺只能让他们各自的子嗣上阵代替自己的父亲,也能勉勉强强将整个故事写下去,从而使得故事更加的完整。
再说诸葛亮死后剩下的内容都是用来凑数的,草草的结束了整个文章。为此赵云的儿子自然出现的次数也就不多。
三、 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赵云实际上是被罗贯中硬生生的提拔起来,为此对于他的儿子自然就不可能再去浪费笔墨续写了。
赵云在历史上远远达不到关张的程度。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对于赵云没有过多的评价,我们的罗大大为了将它的这本书写的更加吸引人,特地将赵云提拔起来成为一个神话,毕竟没有五虎上将的蜀国便没有任何的突出的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赵云的死后,蜀汉人才凋零,没有能力挽回大局的原因。不写赵云在三国后期机会就没有任何值得观看的地方。
既然赵云是被破格提拔起来的人物,当然他的子嗣即使再厉害也不会将他写入演义当中。
关羽的儿子关平和关兴
关平是关羽的亲儿子,不是演义里所写的义子,之所以说是义子就是为了突出关羽一家的“义薄云天”。关平跟随自己的父亲关羽作战,屡建战功,最后兵败被东吴所擒,和自己的父亲一起遇难。
次子关兴,学的是文治,官至侍中,中监军这些文官,也就不存在上阵杀敌的情况。关兴的儿子关统娶了蜀汉的公主,和刘家亲上加亲,最终做了中郎将,但却在历史中没有他上战场的任何描述,也就意味着他没有上过战场。
张飞的子嗣
张飞的儿子张苞比张飞死的还要早,具体不知道是何年去世。但是在演义中张苞和关兴是诸葛亮培养的重点人才,两人也和自己的父亲们一般成为了结义兄弟,两人多次协同作战,被称为战场双雄。
张苞的儿子张遵继承了张家的风骨最终和邓艾交战力战而亡。张飞还有一个儿子便是张绍 ,但此人却是张家的败类,是一个软骨头,蜀汉投降的时候便是此人投交的降书顺表,为人所不耻。
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是让他交投降书总感觉再给张飞抹黑,而且蜀汉即使人才凋零,找一个投交降书的代表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赵云的子嗣
赵云一生只有两个儿子,便是赵广和赵统。赵云死后两人才任职,而且文武搭配一外一内。赵统继承赵云的爵位,成为中郎将,但权力比关羽的孙子关统的权力稍微大一些。
赵广是牙门将,属于中层官员,随姜维临阵战死,其目的就是为了掩护姜维突围夺取桥头,与邓艾大军交战而亡,不得不说邓艾就是五虎后人的克星。马革裹尸是军人最为尊严的死亡方式,他和自己的父亲一样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
正史中的关兴和张苞都属于英年早逝的人物,但在演义中却让关兴和张苞屡立奇功,关兴还为自己的父亲报了仇,夺回了父亲的青龙偃月刀。
张苞在演义中继承了自己父亲张飞的所有优点,但却摒弃了所有缺点,成为诸葛亮着重培养的统帅型人才。但不幸的是两人都死了,诸葛亮得知死讯之后哭得尤为伤心,可见在诸葛亮的心目中他们是什么样的存在。
忽然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众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诸将无不感激。
总结
张飞和关羽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重点描写的对象,但因为历史上早死,就用他们的子嗣来代替他们继续征战沙场。
使得他们的子嗣能够继续完成自己的心愿,但是赵云的子嗣之所以没有多次出现主要是因为赵云还在,老子在当然轮不到儿子上场了,更何况赵云老年得子,心疼还来不及怎么可能让他们在征战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