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í táng

“塘”,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táng,最早见于《说文》中,“塘”的基本含义为堤岸,堤防,如塘坝、塘堰引申含义为水池,如池塘、荷塘某些地区在室内挖小坑用来生火,如火塘。

古代,“塘”也表示紧急情报,如塘报。

埤塘读音

pitang

埤pi十一画土部形声左右五笔(FRTF)。〈动词〉增益:~益。[又音][埤堄]〈名词〉城上矮墙,为凹凸形,也说女嫱。

古代汉语的解释

埤pi①增加。《诗经邶风北门》:“王事适我,政事一~益我。”②bei(卑)。低湿的地方。《国语晋语八》:“拱木不生危,松柏不生~。”③通“卑”。《荀子非相》:“鄙夫反是,好其实,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汙佣俗。”④pi(僻)。矮墙。杜甫《题省中院壁》诗:“掖垣竹~梧十寻,洞门对雪常阴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