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应该是“九月十九柿叶红”吧。
这是陆游的诗。全文如下:
学书
宋 · 陆游
九月十九柿叶红,闭门学书人笑翁。世间谁许一钱直窗底自用十年功。
老蔓缠松饱霜雪,瘦蛟出海拏虚空。即今讥评何足道,後五百年言自公。
陆游这首题为《学书》的七律,开始以第一、二两句,在读者眼前展开了对照鲜明的两幅画面:
第一幅,是在门外,时值九月十九,柿叶红得如染似醉。这正是:秋色烂漫,明丽如妆,天高气爽,风物宜人。
第二幅,是在门内,年已不轻的诗人正在闭门握管,埋头学书,其孜孜不倦、自得其乐的情态可掬。
面临美好的风光而不外出游赏,却闭门沉浸于刻苦的笔砚生涯之中。由于人们对此不理解甚至别具心态,就必然会引起“人笑翁”的现象。翁,是诗人自称,陆游本来就自号放翁。
诗的第三、四句,又展开了深一层鲜明对比:
第三句,上承“人笑翁”。笑,正反映了“世间谁许一钱直”的看法。直,同“值”。一钱直,即值一钱。全句是反问的语气:世间有谁认为学书值一钱呢?这无疑是对轻视和蔑视书法艺术的不正常现象的反击。
第四句,与学书不值一钱的看法相对立,它上承“闭门学书”,写出了“窗底自用十年功”的决心和百折不挠的毅力。这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它也进而点醒了诗题。
诗的第三、四两句,是对偶句,后句是在前句的对照、反衬中突现出来的。前句的“谁”字,泛言世间的多数人,所指并不确定,后句着一“自”字,语意坚定,斩钉截铁。 “一钱”和“十年”,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对于学书,人们虽认为一钱不值,陆游却心甘情愿花费十年乃至更多的宝贵光阴,其重视书法、珍视学书的意念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