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髟
髯,读音为rán,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髯”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頰須也。从須从冄,冄亦聲。汝鹽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别作髥,非是”。“髯”的基本含义为两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如美髯引申含义为须多或须长的人,如虬髯客。
在现代汉语使用中,“髯”的用法一般是作名词指两颊上的长须,如髯夫(指脸上多须的人)
髯的部首是什么
部首: 髟
拼音:[ rán ] 
笔画: 15
五行: 金
五笔: DEMF
基本解释:
髯是一个汉字,形声。从髟,冉声。髟(biāo),长发下垂的样子。本义:两颊上的长须或下垂的头发,是胡须、头发的统称。语出《说文》"髯,颊须也。从须从冄,会意,冄亦声。字亦作髯"。
组词:
1、虬髯
2、髯口
3、玉髯
4、髯参
5、髯丽
6、龙髯
7、奋髯
8、美髯
9、青髯
10、丰髯
11、髯鬣
12、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