繦,汉字,读作qiǎng,同“襁”,原意是成串的铜钱,引申为穿钱的绳子。
襁,普通话读音为qiǎng,最早见于秦篆中。“襁”的基本含义为包婴儿的被、毯等,如“在襁襁中”引申含义为绳索,如襁属。
襁,最早见于秦篆。从衣,强声。本义为婴儿的被子或布幅。后逐渐演变为楷书体及简化版的“襁”字。
繦的读音
繦字的读音:qiǎng繦,汉字,读作qiǎng,同“襁”,原意是成串的铜钱,引申为穿钱的绳子。
基本解释
● 繦
qiǎng ㄑㄧㄤˇ
◎ 同“襁”。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繦 qiǎng
〈名〉
(1) 成串的铜钱。引申为穿钱的绳子 [a string of copper coinsstring]
繦,觕纇也。——《说文》
输租繦属不绝。——《汉书·儿宽传》
臧繦千万。——《汉书·食货志》
繦至而辐辏。——《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繦至(络绎不绝而来)
(3) “襁”的异体字。襁褓 [swadding clothes]
鲍幼弱,在荷繦之中。——《墨子·明鬼下》
不谷免衣繦褓。——《吕氏春秋·直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