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拟修辞手法往往都书有一定的针对性,或顺其意而仿之,或反其意而仿之,都能借助变动的字眼表明自己的独特见解,尤其是在驳论文章里往往能产生一种辛辣的幽默感和讽刺意味。
因而仿拟修辞格为鲁迅杂文广泛使用,如《拿来主义》中仿拟出“送去主义”便是。这一篇中“自信力”本是《大公报》社评使用的一个字眼,鲁迅抓住不放,就着这个字眼起伏翻腾,在“信”的对象、类属、影响上大做文章,起而剖析出反动政府本没有“自信力”而只有“他信力”,继而联系新近求神拜佛闹剧进一步挖掘出现在正发展“自欺力”,由“自信力”而“他信力”而“自欺力”,析理精警,出语奇崛,使人耳目一新。
仿拟修辞作用例子
仿拟是以家喻户晓的词、成语、谚语、诗词、公文等为本体,以不同的语义为仿体,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造成喜剧效果。 短信的仿拟既有词句仿拟,也有文体仿拟。 1、词句仿拟,即根据已有的词或仿照前人的句式,造出新词新句,以表达新的内容。如:
1、
默默无蚊的奉献。 (蚊香广告)
2、
天苍苍,野茫茫,今年的希望太渺茫。 水弯弯,路长长,没钱的日子太漫长。 楼高高,人忙忙,恨不得抢银行。
3、
衣带渐宽终不悔,常因宁红减肥茶。
4、
今年过节不送礼,送礼只送五千万: 千万要平安,千万要健康,千万要幸福,千万要知足,千万不要忘记我!
5、
满纸废号码,一把辛酸泪。
仿拟修辞作用例子
仿拟是是一种巧妙、机智、而有趣的修辞格。
它有意仿照人们熟知的现成的语言方式,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语、句、篇来,以使语言生动活泼,或讽刺嘲弄,或幽默诙谐,妙趣昂然。在运用时所仿拟的一般是人们所熟知的语言材料。中华五千年文化处处都体现一个仿一个拟,象形文字是仿形状,拟声词模拟声音...
例如:
一句化妆品的广告词:下班马上回家,不要“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