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前“燥-湿”是“干湿义”反义词聚合的主导成员。
汉魏南北朝“干-湿”使用开来,“燥-湿”保持强势。
唐宋“干”至少在北方口语中战胜了“燥”,“干-湿”成了至少流行于北方口语的反义词。
元明清“干”跃升为主导词,“干-湿”也跃升为主导反义聚合词。“干”类词和“干湿”义反义词聚合的演变几乎同步,前者迅速影响和带动了后者。“燥”核心义位的变化是促使反义词聚合调整的主要原因。
原创 | 2022-11-13 13:23:04 |浏览:1.6万
东汉前“燥-湿”是“干湿义”反义词聚合的主导成员。
汉魏南北朝“干-湿”使用开来,“燥-湿”保持强势。
唐宋“干”至少在北方口语中战胜了“燥”,“干-湿”成了至少流行于北方口语的反义词。
元明清“干”跃升为主导词,“干-湿”也跃升为主导反义聚合词。“干”类词和“干湿”义反义词聚合的演变几乎同步,前者迅速影响和带动了后者。“燥”核心义位的变化是促使反义词聚合调整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2005-2020 www.kxting.com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23022655号
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47085,10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