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圭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汉语汉字
“圭”,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guī,最早见于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
“圭”的基本含义为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下方,如圭角
引申含义为古代测日影的器具,如圭表、圭臬。
在日常使用中,“圭”也常做名词,表示中国古代较小的容量单位,如圭勺、圭撮。
组词:圭头圭尺
字源演变:“圭”,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会意字。
从重土,表示诸侯各守所封之土或诸侯重视其土。
三十合起来是什么字
圭字
圭gui(声调为第二声)六画土部会意上下五笔(FFF)。①〈名词〉我国古代帝王诸侯行礼时所执的玉器,上光下方。②〈名词〉古代天文仪器上测定日影的尺:圭尺。张衡《东京赋”:“上圭测景。”(景:日影。)③〈量词〉古代容器单位,一升的十万分之一。《汉书律历志一》:“量多少者不失一撮。”(撮:一升的千分之一。)
详细解释
(1) 会意。"从重土"。本义:古玉器名。长条形,上圆(或剑头形)下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又作珪。)
(2) 同本义
瑞贽珪者兑上。--《白虎通》 孰为珪璋。--《庄子·马蹄》。李注:"锐上方下曰珪。"
(3) 又如:圭瑞(古代诸侯所执的玉制符信)圭壁(古代王侯朝聘、祭祀时所用的贵重玉器)
鼎彝俅,迎神圭璧收。--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
(4) 古代测日影的仪器"圭表"的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