秫米古指有黏性的谷物。
秫,汉语二级字, 读作秫(shú ),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泛指高粱:秫秸。秫米(高粱米)。
基本解释
1、 古指有黏性的谷物。
2、 蜀秫,即高粱 ~米。~秸(高粱秆)。
详细解释
〈名〉
1、 (象形。从古文术,加禾。本义:谷物之有粘性者。也指不粘者)
2、 同本义
秫,稷之黏者也。——《说文》
3、 通“鉥”。长针
黑齿雕题,鳀冠秫缝。——《战国策·赵策》
古代的秫米是什么米
古代的秫米是现在的小黄米。小黄米,又名黄米,糜子、糯小米。禾本,穗谷科属植物。植株高60㎝~80㎝,株粗1㎝左右,叶互生,窄长,果实在顶头,成散穗状生长,穗长25㎝~28㎝,头下垂。果粒椭圆形,果粒外壳呈土黄色,小黄米粉白黄色,粘性强。主要用途是食品加工,面粉酵母及酿酒原料等,在我国华北,山西,和陕北均有种植。
古代的秫米是什么米
秫(shu)米可能大家不太熟悉,其实它就是粘高粱。又称黄米、糯秫、糯粟、黄糯。我国山东、河北及东北各地栽培最多。粟就是梁,有粘性的是秫,没有粘性的是粟。谷橞大并且毛长时颗粒大的就是高粱,小的就是粟。又:小米和秫米是两种不同的粮食作物。秫米过去主要用作药用,在中药中称作北秫米,古时也有用来酿酒的。但秫米其实是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的,值得向大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