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郃”,现代汉语规范三级字,普通话读音为hé,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释义:郃阳县。二志同。应邵曰。在邰水之阳也。按今陕西同州府郃阳县卽其地。
从邑。合声。矦閤切。七部。诗曰。在郃之阳。大雅文。今诗郃作洽。水经注引亦作郃。
文矦时西攻秦。筑雒阴合阳。字作合。葢合者水名。毛诗本作在合之阳。故许引以说会意。
秦汉间乃制郃字耳。今诗作洽者、后人意加水旁。许引诗作郃者、后人所改。
合耳朵旁是什么字
是郃字,念 [hé]
郃,汉语三级字,读作郃(hé),1、〔郃阳〕地名,在中国陕西省。现作“合阳”。2、水名 [Heshui River]去城十五里,水即郃水也。——《水经注》。3、姓。北魏大莫干氏,后改为郃氏。
现代释义
郃 Hé
〈名〉(如三国时期的张郃)
郃阳,旧县名 [Heyang county]。在陕西省中部。也作“合阳” ,1964年9月国务院更改生僻地名,改“郃”为“合”,称合阳县。
郃,左冯翊郃阳县。《诗》曰:“在郃之阳。”――《说文》。段玉裁注:“二《志》同。应劭曰:‘在郃水之阳也。’”
水名 [Heshui River]
去城十五里,水即郃水也。――《水经注》
姓。北魏大莫干氏,后改为郃氏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部】 郃 ·康熙笔画:13 ·部外笔画:6
《唐韵》侯閤切《集韵》《韵会》曷閤切,音合。《说文》左冯翊郃阳县。《诗·大雅》在郃之阳。本作洽。《注》洽,水名,在同州郃阳夏阳县。今流已绝,故去水加邑。
又姓。